一、陶瓷烧结滤芯生产工艺
原料选择与预处理
陶瓷烧结滤芯的生产起始于对原料的精心挑选。通常选用具有高纯度、良好化学稳定性和适宜粒径分布的陶瓷粉末,如氧化铝(Al₂O₃)、氧化锆(ZrO₂)等。这些粉末在进入生产流程前,需进行严格的预处理,包括粉碎、研磨以达到所需的粒度要求,同时去除杂质,确保最终产品的性能。例如,在生产用于锅炉高温烟气除尘的陶瓷烧结滤芯时,选用的氧化铝粉末纯度需达到 95% 以上,经过研磨后,其平均粒径控制在 1 - 5μm 之间,这为后续的成型与烧结工艺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添加剂的使用
为了改善陶瓷粉末的成型性能、烧结特性以及滤芯的最终性能,会适量添加一些添加剂。如粘结剂可增强粉末之间的结合力,便于成型;助烧剂能够降低烧结温度,提高烧结效率并优化微观结构。以某型号锅炉用陶瓷烧结滤芯为例,添加 3% - 5% 的有机粘结剂,能显著提升生坯的强度,使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不易开裂;同时加入少量的助烧剂,可将烧结温度降低 100 - 150℃,不仅节省能源,还能防止高温对陶瓷材料性能的不利影响。
成型工艺
常见的成型方法有干压成型、等静压成型、注射成型等。干压成型适用于形状简单、尺寸较大的滤芯,通过在模具中施加一定压力使陶瓷粉末压实成型。等静压成型则利用液体介质均匀传递压力,使粉末在各个方向上受到相同压力,从而获得密度均匀、性能优异的滤芯坯体,尤其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滤芯。注射成型常用于生产高精度、小尺寸的陶瓷滤芯部件,将混合了粘结剂的陶瓷粉末制成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注射料,注入模具型腔成型。在锅炉行业,对于大型的烟气过滤陶瓷烧结滤芯,常采用等静压成型工艺,以确保滤芯在不同部位的过滤性能一致。
烧结过程
烧结是陶瓷烧结滤芯生产的关键环节,它决定了滤芯的最终性能。成型后的滤芯坯体在高温炉中进行烧结,温度一般在 1200 - 1800℃之间,具体温度根据陶瓷材料的种类和添加剂配方而定。在烧结过程中,陶瓷颗粒之间发生原子扩散和重排,孔隙逐渐减少,密度增加,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孔隙结构的陶瓷滤芯。精确控制烧结升温速率、保温时间和降温速率至关重要。过快的升温或降温速度可能导致滤芯内部产生应力集中,引起开裂;保温时间不足则无法充分实现致密化。例如,对于氧化锆陶瓷烧结滤芯,在 1500℃下保温 2 - 3 小时,能够获得理想的微观结构和性能。
二、陶瓷烧结滤芯结构特点
微观孔隙结构
陶瓷烧结滤芯具有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,其孔隙大小分布较为均匀,且孔径可在一定范围内精确控制。一般来说,用于锅炉行业的陶瓷烧结滤芯孔径在 0.1 - 10μm 之间,这种精细的孔隙结构使其能够有效拦截锅炉烟气中的微小颗粒,包括飞灰、烟尘等。例如,在煤粉锅炉的烟气净化系统中,孔径为 1 - 3μm 的陶瓷烧结滤芯可以高效捕获粒径大于 1μm 的粉尘颗粒,过滤效率可达 99% 以上,为锅炉的高效运行和达标排放提供了保障。
高比表面积
由于其复杂的三维孔隙结构,陶瓷烧结滤芯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。这意味着在单位体积内,滤芯能够提供更多的过滤面积,从而增加了与烟气中污染物的接触机会,提高了过滤效率。以某型号的陶瓷烧结滤芯为例,其比表面积可达 10 - 30m²/g,相比传统的过滤材料,大大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吸附和截留能力。在燃气锅炉尾气净化中,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滤芯能够更充分地吸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,如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,进一步降低了尾气对环境的危害。
高强度与稳定性
陶瓷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,经过烧结工艺后,陶瓷烧结滤芯的机械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其能够承受高温、高压以及高速气流的冲击,在锅炉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保持结构完整性。同时,陶瓷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使其对酸、碱等腐蚀性介质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。在生物质锅炉中,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气体,陶瓷烧结滤芯凭借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,能够长期稳定运行,不易受到腐蚀破坏,确保了锅炉除尘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。
多层复合结构
为了满足锅炉不同工况下的过滤需求,陶瓷烧结滤芯常采用多层复合结构。一般由过滤层、支撑层和过渡层组成。过滤层直接与烟气接触,具有较高的过滤精度,负责拦截微小颗粒;支撑层为整个滤芯提供机械支撑,保证滤芯在承受压力时不发生变形;过渡层则起到连接过滤层和支撑层的作用,使各层之间的性能过渡更加平稳。例如,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烟气净化系统中,采用三层复合结构的陶瓷烧结滤芯,过滤层采用细孔径的陶瓷材料,确保高精度过滤;支撑层选用高强度的陶瓷材质,承受烟气的压力;过渡层通过优化材料组成和结构,有效提高了各层之间的结合强度,使滤芯在复杂工况下能够稳定运行。
三、在锅炉行业的应用
燃煤锅炉烟气除尘
在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,会产生大量含有飞灰、颗粒物的烟气。陶瓷烧结滤芯凭借其高精度的过滤性能和良好的耐高温、耐腐蚀特性,被广泛应用于燃煤锅炉的烟气除尘系统。例如,在一些大型火力发电厂的燃煤锅炉中,安装陶瓷烧结滤芯后,能够将烟气中